我们总是用“努力”这一标准来激励孩子,但常常却忽视了,效率才是制胜的关键。然而,真正决定成绩及学习效率的,根本不是努力,而是专注力。但是很多的孩子由于好奇心的驱使,常常无法静下心来,那么孩子分心的原因是什么呢?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分心呢?下面八宝网的小编通过对宝宝心理的分析,为大家分享如何改善宝宝分心的问题,宝宝分心,家长应该怎么做。
5~7岁的孩子可以专注15分钟
7~10岁的孩子可以专注20分钟
10~12岁的孩子可以专注20-25分钟
12~14岁的孩子可以专注30分钟以上
这组是德国的一个育儿研究数据,对比一下。
凝凝是一位8岁多的小女孩,在顶尖的民办小学读书,看起来学习非常卖力,每天都做作业到很晚,所有课外闲暇时间也都搭在里面,但成绩始终在班级下游。这样一类的孩子身边很常见,TA们往往看起来都很安静且刻苦,花费比其他孩子多一倍的时间和精力,却未必能获得对等的效果。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,凝凝在学习的时候,内心会有多种想法,并不是统一的。比如,试图专心写语文作文,却又开始担心:数学作业会否来不及做?是否要先做数学作业?做了数学作业,又不由自主地开始猜测,明天的英语小测验,老师会考什么样的题型?这种“分裂”的想法,是因为ta们的潜意识“不甘心”仅仅专注做一件事,因为太害怕没有效果,仅专注做一件事意味着“高风险”,这种倾向会带给ta们巨大的焦虑。于是,在她的潜意识控制下,只能通过不断转移注意力,变换目标,才能对抗这种焦虑。时间一长,分心就成了习惯,“内耗”的模式就逐渐固化下来。如果你要问这种导致“分裂”的焦虑来自哪里?可能来自一些挫败感。 凝凝面对这语文作文本之所以会分心,其实是因为她曾花费很大力气在写作文上,但却依旧得了很低的分数。这种巨大的挫败感压抑在孩子的潜意识中,虽然当时暂时压制住了,但情绪并没有消失,之后每次当她面对作文本的时候,这种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就会被唤起。这个时候,潜意识就会控制孩子的注意力,转移到另外一件事物上,以避免唤起那份曾经的挫败感。当ta们无意识地转移注意力,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。也就是说,类似这样的被压抑起来的负面情绪越多,焦虑程度越高,孩子的专注力也就越差。
排除器质性因素,造成孩子不同程度注意缺陷的原因有很多,上文凝凝这个案例中,表面看起来原因在于对学习的焦虑感,但究其深层次原因,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与家庭环境及家长养育方式相关的原因:
0~1岁
给予孩子“深情的凝视”哺乳期,当孩子还在妈妈怀中,能够获得妈妈全情投入的凝视,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情感满足。
全情投入的“客体贯注”能够让孩子的潜意识获得一种信念:当我深情地看着妈妈的时候,妈妈也会给我全部的专注力,我的专注投入,是能够获得正面回应的。
所以,妈妈们喂奶的时候,请尽量深情地看着宝宝,抚摸ta的头发,这一刻的投入非常重要,千万不要刷手机哟。
2岁+
尊重孩子的边界感大约在2岁以后,孩子逐渐开始有独立的意识,无论是吃饭还是玩玩具,ta都很希望能够自主地去探索世界。这个时候,就需要妈妈“不打扰”地陪伴。当孩子能够独立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,就请不要插手打断,这也是对孩子“边界感”的维护。
边界感弱的孩子,专注力就弱。比如,有些家长做不到“进孩子房间时先敲门”,这其实就是对孩子边界感的侵犯,试想这些常常被家长破门而入的孩子,就很难避免地会被“等下爸妈会不会突然”进来这一顾虑而“打断”手头的事情。这种较弱的亲子间的边界感,无形中也在影响着孩子的专注力。
0~6岁
打下安全感的基础童年早期的安全感对于孩子一生都很重要,大量研究发现注意有缺陷的孩子,安全感都很差。假设一个安全感较低的孩子,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/环境,ta首先要做的是去判断环境是否安全,周围的人是否可信任,自己是否被接纳,太多的顾虑会使得ta们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的速度比其他孩子更慢。也就是说,当别的孩子都已经专注于书本内容的时候,安全感低下的孩子思考的却是:这门课的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,之后的测验会不会考不好,爸爸妈妈会不会因此责备我?因为基础安全感薄弱,所以ta们首先专注的并不是书本,而是探寻自己内心的稳定和平静,这种“消耗”会使得ta们专注的速度和效率都相对更弱。
孩子处于6岁之前,可以通过以上这些影响专注力的原因入手,进行有意识地“预防”,但若是过了这个阶段,也可以通过一些训练,逐渐提高孩子的专注力。 让孩子感受专注的愉悦感小朋友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,兴奋和抑制的功能还不能很好地配合,所以自制能力就相对差一些。甚至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做,就已经开始分神了。家长们能做的,是不断挖掘孩子专注的领域,并让他们感受到,专注于一件事时获得的愉悦感。记得前阵子,一个叫《秘密花园》的涂色书风靡朋友圈,一时间大家都迷上了涂色。当时我也跟风买了一套来涂,竟意外地发现,当我专注于填色的时候,我就完全属于此时此刻,不用再去多思考各种事情,在这个过程中,我确实能感受到一种愉悦感。然而,很多成年人正在逐渐失去专注的能力,以至于孩子们也无法专注于此时此刻。在路边等红绿灯的时候,陪孩子吃饭做作业的时候,家长们都在刷新闻或朋友圈,生怕漏掉什么重要的热点。电影院里陪孩子看电影的家长,多半也都在刷手机。虽然看电影这样的活动,孩子能够独立完成,看起来并不需要家长的陪伴,但若是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,你向孩子传达出你的观影感受,这绝对能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——原来我的爸爸/妈妈跟我一样投入!(不要小看这种“共鸣”,它很能增进亲子间的链接。)作为家长,如果能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得更投入一些,比如提高此时此刻陪伴孩子的质量,对于孩子来说,也是一种专注力的训练。
专注力的另外一个方面,体现在是否能迅速地将自己的意识集中到此时此刻。课间休息时,大家都可以专注于各种疯玩,但若响起上课铃声,这个时候,是否能让自己迅速地安静下来进入上课状态。
这就像带兵打仗,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各方面的兵力,战胜各种干扰,集中起来对抗此时此刻的状况。在我家乐乐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,我给她买了新的书桌,当作进入小学前的一个“仪式感”,也想借此让她能坐到书桌前,就立刻进入“专注学习”状态。只是一开始,她坐在书桌前总是会东摸摸西瞧瞧,脚还晃荡晃荡地。
于是我对她进行了一个“身体整队”的训练:
●双脚放在该放的地方,背脊挺直了;
●小耳朵准备好,拒绝接收太多外界的杂音;
●眼睛专注地看着书本;
●最后,大脑来思考书本上的内容。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看成是学习知识的“士兵”,在短时间内把士兵们进行有效地“整队”是一个专注力训练的过程,也是“带兵打仗”的提前演练。
这样一套训练很适合学龄前的孩子,能让ta们从中掌握控制自己身体的方法,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。除了这个“身体整队”的训练,还有一个小游戏适合更小年龄段的宝宝。我们小时候都玩过“一二三木头人不许动”,这个小游戏能让孩子快速安静下来,在游戏中锻炼如何抑制自己的各种小动作。
在游戏中,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做示范,通过解说如何安放自己的手和脚,是否要把眼睛闭起来等细节,让他们逐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意念——即如何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的能力。偶尔给孩子进行一些专注力的训练,除了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,对情绪的管理能力也会有所帮助。
专注力的训练,是为了让孩子感知到,专注于一件事是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与愉悦感的。懂得专注于此时此刻的孩子,能够获得滴水穿石一般的能力,这种能力,无论在未来的学习还是工作中,都能让ta受益终身。
督促孩子努力 不如培养孩子专注力
2006-2021 www.manjiuye.com 慢就业